2005年3月11日﹐在香港已是初夏天氣﹐當車子載著我們駛進馬峽鎮蒼溝村時﹐天空卻飄起鵝毛大雪。進山的路本已崎嶇難行﹐全是碎石和爛泥﹐融化的雪水滲進黃土裡令車子經常打滑。
蒼溝為黃土高原的典型山區﹐農作物很少﹐以前靠伐木為主要經濟來源﹐後來國家為了保護生態環境﹐進行封山育林。蒼溝村民轉為種植藥用植物為生﹐然而因為乾旱﹐經常失收﹐生活十分艱苦﹐有能力的村民都到外面打工去了。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終於到達蒼溝﹐村前樹立了一個橫空鐵字牌匾﹐上書“馬峽鎮蒼溝藥材專業村”。我們一下車即風雪撲面﹐冷得發抖。
蒼溝村有25戶﹐約100人﹐蒼溝小學是一間初小﹐原為四級複式﹐因為四年級唯一一個學生走了後﹐沒有了四年級﹐現在是三級複式﹐只有一個老師。學生總共有九人﹐一年級四個﹐二年級兩個﹐三年級三個。前來迎接我們的是劉老師﹐劉老師甚為高大﹐而且說話聲音響亮。
這是我們的項目學校之一﹐我們請劉老師照常講課。雖然教育局局長﹑縣長等在場給劉老師很大壓力﹐但她仍能投入教學工作中﹐並靈活運用不同自制教具及遊戲帶起課堂氣氛。但因為要照顧三個年級﹑不同程度的學生﹐教學難度非常高。
劉老師的教學熱誠讓我留下深刻印象﹐課後和她談話﹐劉老師即拿出自己編寫的教案給孫教授看﹐此時一個八歲的小孩走了過來﹐原來他是劉老師的兒子昊昊﹐在班裡上二年級。我們離開後的第二天早上九點多﹐孫教授接到劉老師的電話﹐說昨天因為局長在場﹐她緊張得漏了一些教案資料沒有匯報﹐唯有在電話裡補充。但是蒼溝沒有電話﹐即使有手機也沒有訊號﹐她要走一個多小時出公路附近的村鎮才能打電話﹐從這事可看出劉老師對教學工作的投入和熱誠。
後來得知﹐原來劉老師是華亭縣附近的靜寧縣人﹐高考時沒能升上大專﹐1985年畢業後到華亭教書﹐當時蒼溝村還有40多個學生。她結婚後生了小孩﹐丈夫在外工作﹐他希望劉霞的生活過得好一點﹐希望她離開這個偏僻的山村到外面工作。劉霞確實有這樣的能力和機會﹐雖然她很喜歡教書的工作﹐但是山裡的條件實在艱苦。
在丈夫的催促下﹐她終於決定離開蒼溝。臨走時﹐那些小孩十分不捨﹐都抱著她哭﹐他們知道劉老師走後﹐他們再沒有機會上學了。事實確是如此﹐教育局也曾派老師去蒼溝小學﹐但誰也不願意進去如此艱苦的山區教書。
老師一走﹐那些小孩就即時失學了。劉霞知道了這個情況﹐心中念念不忘孩子們熱切希望上學的眼神。思前想後﹐最後﹐她選擇了離開丈夫﹐帶著兒子﹐回到山區當一個老師﹐給山區裡的小孩上課。後來她和丈夫也離婚了。
劉老師沒有師範學歷﹐拿不到正式的教師上崗證﹐但因為她是1986年教育改革前入職的﹐她能保留原有的老師資格﹐但是工資很低。二十年的教學經驗和對工作的熱誠﹐令劉霞摸索出自己的教學方法。然而沒有正式的師範訓練是一個遺憾﹐因此﹐她報讀了師專的函授課程。但是每年3500元的學費﹐對一個每月工資只有200多元的代課老師來說根本無法負擔﹐唯一方法是借錢交學費。
劉老師和其他在山區教書的老師一樣﹐第一次接受複式教學的培訓時﹐縣鎮的那些老師很少和他們交流﹐覺得他們沒有教師上崗資格﹐只是山區的代課老師﹐看不起他們。有些老師甚至嘲笑她用太多時間製作教學用具﹐把自己累透了﹐又沒有機會調升﹐不值得這樣做。後來熟悉後﹐那些老師才知道劉霞這些山區老師的艱辛和努力﹐而且有自己一套特別的教學方法和經驗﹐對他們也另眼相看。
當問及有關她離開丈夫回來當老師一事時﹐劉老師不願多說﹐她說現在最大的安慰就是兒子昊昊和教好一班學生。
溫度日記 APP:用柔美的手繪插圖來療癒你的心、豐富你的手帳日記!(Android、iOS)
-
無意中看到「溫度日記 Hearty
Journal」,赫然驚覺,原來我們每天的生活早已被社群網站、即時聊天軟體攻佔已久,忘了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寫一段文字或是陳述自己的心靈告白,或為自己那荒蕪的一方天地灌溉過一滴水分呢?
吉娜承認自己心癢了!因為溫度日記不僅僅是日記網站、線上日記或是日記App,他更像是一個文字...
1 year ag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