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21, 2006

林沙

林沙 (Ramsar﹐正式譯名為拉姆撒爾)﹐位于伊朗北部裡海(Caspian Sea)之濱。這個名字我熟悉得很﹐因為國際濕地條約就是在這裡簽署的。早在1997年﹐我還在大學讀書的時候﹐就因為報考WWF的米埔講解員時就將這個名字背得滾瓜爛熟。1972年﹐國際濕地專家學者雲集伊朗的Ramsar召開會議﹐商討如何保護世界上越來越少﹑越來越受威脅的重要濕地。會議結束後簽訂了一個關於保護國際上重要濕地的條約﹐即Ramar Convention(拉姆撒爾國際濕地保護公約)﹐簡稱國際濕地條約。

香港的米埔連同后海灣近1500公頃的濕地在1995年正式被列入國際濕地條約﹐這一方面顯示了米埔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的特殊性﹐很多遊客甚至香港人自己也不知道原來我們有如此重要的濕地﹐它集中了全港八成的雀鳥品種﹐每年平均有五萬多隻300多種的鳥類在此棲息覓食停留甚至繁殖﹐包括十多種瀕危鳥類﹐其中最為港人熟悉的便是黑臉琵鷺了。除此之外﹐米埔還有紅樹林﹑泥灘﹑魚塘﹑基圍﹑蝴蝶﹑蜻蜓等各式各樣的濕地生態環境和動植物品種﹐絕對是香港的寶地。

然而米埔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的同時﹐更顯示它受到周遭發展的威脅﹐尤其是深圳福田的急速城市化帶來的污染和高樓大廈的擴張遮擋了雀鳥飛行路線﹐香港這邊也面對越來越大的發展壓力﹐包括原來已建得錦繡花園﹑加州花園﹐而附近的魚塘和農地幾已被地產商收購殆盡。若不是當年被列入國際濕地條約﹐相信現在的米埔跟對面福田的所謂“紅樹林公園”差別不大了﹐雖然近海處仍保留了一些濕地劃入福田國家級紅樹林保護區。

由於當年香港還是英國的殖民地﹐而英國是濕地條約的簽署國﹐所以香港也有義務去保護這個國際濕地﹐除了依靠原有的城市規劃條例外﹐國際濕地有兩個緩沖區﹐在緩沖區內可以有適當的發展﹐但是有嚴格的限制。97年回歸之後﹐米埔成為中國第七個國際濕地(中國也是條約簽署國)﹐其地位竟與鄱陽湖﹑洞庭湖﹑青海湖﹑扎龍等中國重要湖泊看齊﹐而且WWF還承擔著培訓內地和東南亞濕地管理人才的任務。

那時帶隊﹐經常向參觀者解釋拉姆撒爾濕地條約的來歷。當時我覺得很奇怪﹐為何會選擇伊朗一個小鎮開這樣一個影響深遠的會議﹖那裡的濕地是怎樣的﹖怎麼到一個這麼封閉的國家開國際會議﹖(當時不知道1979年前的伊朗政府受美國的影響和控制)。

所以這次有機會去伊朗﹐我就很想去Ramsar看看。結果﹖甚為失望﹐還累鐵人陪我走了一趟。幸好在林沙住了一天環境優美又便宜的渡假式別墅﹐還不算白費時間﹐也總算還了一個心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